top of page

“舞”动中西差异,“医”变东西融合

2012年2月18日,由英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中西方舞蹈美学差异”与“中西医历史和特点的比较”两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在林国荣科技创意大学召开,此次活动吸引了近百位对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的中西方各界人士参加。


“中西方舞蹈美学差异”由国际职业舞者,编舞家,舞评家汤雯珺老师主讲。讲座中汤老师对中国舞蹈美学的以及西方舞蹈美学的思想差异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由于中西方的美学家们对于舞蹈的研究着眼点不同,超越度不同,构成了中西舞蹈美学观念的巨大差异。中国舞蹈美学研究注重意境和舞蹈动作的研究,认为舞蹈并非单纯的动作,而是“形式到意境的升华,用灵动的肉体展现生命的热情与心灵释放”。而西方舞蹈美学则注重“力的幻象”与 “张力结构”, “舞蹈的基本幻象,是一种虚幻的力的王国—不是现实的、肉体所产生的力,而是由虚幻的姿势创造的力量和作用的表现。”汤雯珺老师充分利用舞蹈动作的感染力,在讲解过程中穿插舞蹈示范与观众互动,让在场观众在亲身体会中感受中西方舞蹈的表现与思想差异。




由全英中医药联合会主席马伯英教授讲授的“中西医历史和特点的比较”以时间为线索,对中西医在同一时期的发展与突破作了横向对比,清晰地展现了中西医发展历史的脉络与过程。从公元前5-2世纪开始,中医之父扁鹊开创中国医学之先河,创造生命奇迹不胜枚举,至今仍脍炙人口。同一时期,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为西医的进程拉开序幕。经马教授分析,在18世纪前,中医发展之速度远远超越了西医,在这段时期中医专家辈出,医学传世巨著涌现。18世纪后,西医思想涌入东方,中国医学界陷入了空前的中西医思想辩论大潮。与此同时,在西方,抗生素的发现为西医在世界的地位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在英国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成立一周年之际,院长桂秋林女士对讲师与广大观众的努力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将会率领研究院全体成员再接再厉,在中英建交40周年的2012年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更大的努力。



Comments


bottom of page